始于情怀,终于坚守 ——读《致教师》有感
“欲求教书好,先做读书人”,教师提升自我的最好的方法之一,便是勤奋的读书。教师,既是一份职业,也是一个志业,既是一份职责,更是一种使命。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,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重与幸福感,点燃教师的激情,成为教育的追梦人,是朱永新先生写《致教师》这本书的初衷。
翻开这本书,好像在与一位长者亲切交谈。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热爱,对讲台及学生的挂念,还有对我们这些教育后来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。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育前辈,他结合自己教育、教学中遇到的事情,用信件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。书中朱永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地加以剖析、深究,解答了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。读后,我深有感触。
一、在赏识中培养幸福学生
朱老师说: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,他就学会了谴责;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,他就学会了自信;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,他就学会了自爱。”这使我突然想到,有一天我拿着刚批改好的作业本进入教室,天气炎热,孩子们又刚上完体育课,一个个满头大汗。汗水味和同学们防蚊用的风油精味道混杂在一起,教室里的味道必然是不太好闻的。出于想让他们保持个人卫生的意图,我故意一进教室就面露难色。早已和我默契十足的同学们却纷纷露出会心一笑,我十分很好奇他们这笑的内涵。于是我问到:你们知道我想说什么吗?出乎我的意料,孩子们回答到:“老师肯定要说今天的作业做得不好!”我反驳到:“如果我说今天的作业做得很好呢?”孩子们的答案却更让我反思:“那肯定是老师在说反话!”那节课过后,我想了很久。平时在生活中我对孩子们的鼓励其实不少,但是在作业和学习中,我总是习惯性地秉持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,每次讲题、讲作业,我总是习惯性地用批评的语气,我以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对待作业更认真些。殊不知,在潜移默化中,孩子们的自信心已经慢慢被打击。其实,孩子们现在是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认可的。在教育生活中,我应该将这种鼓励与认可,尊重与赏识,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,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、生活观、价值观,做一个幸福的学生,在以后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。
二、在平凡中寻找职业幸福
书中提到,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:第一,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;第二,让自己心安的老师;第三,让学校骄傲的老师;第四,让历史铭记的老师。要想享受教育幸福,首先就是要做一名学生瞧得起,受学生欢迎的教师。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并认可教师这个平凡职业的价值和意义,在平凡的工作中,用心地关注研究学生的成长,和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问题,感受学生和自己成长的快乐,我相信,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的每一个平凡日子,幸福都会与我们相伴。
正如朱老师所说:“大烦恼才能有大乐趣,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。”更重要的是,如果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的内在魅力,就会发现它实在美丽!当我换一种心态再去面对让我“压力山大”的事情的时候,我发现我不再烦躁,不再抱怨;当孩子一次又一次犯错误时,我开始学会反思自己,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,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学生;当学生天天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我时,我选择耐心倾听,转变身份,从朋友的角度出发,告诉孩子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、包容。当孩子由犯错到慢慢取得进步,其实我心底比他们更高兴......许许多多曾经对我来说是折磨,是困难的事,皆因为心态的转变而有不同。经历痛苦与体验幸福可能是问题的两个方面,在这个意义上说,两者都可以说是幸福。
三、在学习中提升教育素养
“腿不能够到达的地方,眼可以到达。”阅读不仅仅能帮助我们获得知识,获得教育的智慧,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,儒雅的姿态,积极的状态。朱老师的文字很朴实,但给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。也是读了《致教师》这本书以后,我开始爱上阅读。只有爱上阅读,从读中思考,才能写下充满力量的文字。以前我常常听到有家长和我抱怨,孩子在家不爱读课外书,只知道玩手机。我对此的回答是让孩子爱上阅读,先让他挑选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,却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,那就是共读的重要性。应试教育的压力让孩子们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空间,孩子们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好书。而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,就是师生之间没有共读。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一起来阅读、分享、剖析、对话,是让孩子学会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。总之,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。所以,作为老师的我应该要更加热爱阅读才行。
《致教师》一书解开了我心中关于教育的疑惑,更为我规划自己的职业幸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。这本书赋予我的不仅是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,更给予了我心灵的鼓舞与力量,明确了我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。
教育之路漫漫,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,去思考,去理解,去实践。朱老师曾提到这样一句话:“一个优秀的教师,应该天生不安分,会做梦。”我心中仍有许多教育之梦待实现,始于情怀,忠于坚守,教育之路道阻且长,我必须努力去做到更好。
用户登录